农业新闻
有一种调整叫“粮改饲”
发布时间:2015-12-04 14:14:30  点击次数:
       时下,玉米滞销、粮库难进、持粮观望、卖粮心疼等词在粮农中蔓延,掉价的玉米让种粮大户忧心忡忡,一粒玉米引发的连锁反应,使种粮的积极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,作为全株青贮的玉米却在另一条道路上掘出了真金,在山西应县,一亩全株青贮玉米至少能拿到500元的纯收入;在内蒙古通辽,这一数字甚至接近千元;在辽宁粮改饲试点县,因为今年大旱,玉米收获不理想,全株青贮玉米每亩按5吨计算,可收入1800元。这正是今年以来以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为重点,推进粮食作物种植向饲草料作物种植转变,在种养结合区推广全株青贮玉米种植,全国10省区30个试点县大力推广粮改饲试点取得的成绩,也让种植全株青贮玉米的农户躲过了玉米掉价带来的伤痛,实现了增产又增收。

  据统计,每年我国玉米消费量的60%以上都用作饲料,农作物秸秆、粮食加工副产物等也大量用于畜禽养殖,但种养加结合不紧密,很多情况下满足不了养殖业的实际需求,造成种植业产品和加工业副产品的饲料化利用难度高、效率低。玉米和玉米秸秆是养殖业需求量最大的饲料原料,结合养殖业以全株青贮玉米作为主要方向,农业部积极推进粮改饲试点,以草食家畜饲草料需求为导向,调整玉米种植品种和利用方式,在满足草食家畜养殖的饲草料需求的同时,推动种植结构优化调整。甘肃确定草食畜牧业为主导产业发展后,将饲草饲料种植与草食动物养殖紧密结合,秸秆资源循环利用率不断提高,农民收入也得到增加。黑龙江、辽宁、河北、山东等牛羊养殖玉米主产区推广全株青贮玉米范围,以规模养殖场为龙头,以农机收贮加工为支撑,以种养结合为基础,开展粮改饲效果明显。

  长期以来,制约我国草食畜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,就是优质饲草料有效供给不足。从我国种养业区域布局看,目前草食畜牧业主产区很大一部分与我国玉米等粮食主产区相吻合,在玉米主产区发展玉米全株青贮,可以有效减少牛羊等草食家畜饲草料供需缺口,大幅降低生产成本。用玉米全株青贮饲喂方式,改变了过去传统玉米籽粒和秸秆分开饲喂的方式,能使1头肉牛的饲料成本降低950元,折算到每吨牛肉的成本相应会减少3150元。在奶牛上应用玉米全株青贮饲喂能降低每吨牛奶饲料成本300元。一头单产5吨左右的泌乳奶牛,每年可增加效益2000元左右。

  农业方式怎么转,种养结构怎么调,最基本的就是优化结构,因地制宜,提升品质,增加效益,就是要确保农民的种植收益。通过粮改饲发展全株玉米青贮,可以提高优势产区的种粮效益,能够改土增粮,藏粮于地。在我国目前按平均水平测算,种普通玉米一亩地收获400公斤籽粒和440公斤秸秆,总收入约1000元。而种专用青贮玉米如按3500-4000公斤计算,总收入1200-1500元。由于全株青贮玉米收割时省去了脱粒、晾晒、处理秸秆等环节,能够有效缓解收割时农村缺青壮年劳动力的问题,关键是粮改饲还可以带动秸秆循环利用和转化增值,减少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,可以说是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共赢。

  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“十一连增”,玉米作出了突出贡献。从面积上看,近几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增加了1.99亿亩,其中玉米增加了1.95亿亩,占98%。从产量上看,粮食总产量增加了3528亿斤,其中玉米增产1997亿斤,占增量的57%。由于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,价格上失去竞争力,政策性粮食销售困难,粮食仓储库存不断增多,政策性收储压力越来越大。特别是东北地区玉米问题更为突出,黑龙江、吉林两省库存相当于产量的1.5倍。今年玉米价格下跌,通过以种植全株青贮玉米为抓手进行粮改饲的地方,因为改变了玉米的利用方式,改籽粒收储利用为全株青贮利用,从玉米跨区域销售转向就地青贮利用,保障了种粮农民的收入,也保护了种粮的积极性,在寒冷的冬季给他们带来一丝少有的温暖。试点结果表明,加快推广全株青贮玉米种植和青贮加工利用,已具备良好条件和广阔前景,是提高土地产出、带动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。

  当然,粮改饲的前提是一定要种养结合,为养而种,以养改种,养为主体,确保改种生产出来的青贮玉米等饲草料有人收、有牛羊吃,实现就近转化增值,同时,草食家畜养殖场粪便经过处理后,就近消纳利用,既可以培肥地力,又可以减轻环境压力。

新闻资讯
NEWS INFORMATION
农技服务